南江村

明崇祯年间添满公在南江开基立业

2019-08-16 18:41:52 17

明崇祯年间添满公在南江开基立业,开枝散叶后建造土楼居住,形成现在的南江村。

image.png

在南江村何山应头顶上的观景台上俯瞰南江全景,方的、圆的土楼沿着蜿蜒清澈的南溪一字排开,好似一条狭长的玉带飘在山峦中。

南江土楼依山就势,布局合理,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“风水”理念,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,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平地,

用当地原生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技术,形成一种独特的、自成体系的建筑形式。

image.png

南江村的土楼很多是以“庆”字命名,如咸庆楼余庆楼环庆楼天庆楼兴庆楼等,象征和睦团结。

还有振阳楼福兴楼经训楼天一楼东成楼等楼名,颇具文化内涵,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“天一楼”和“东成楼”了。

据“天一楼”的说,原来此楼叫源聚楼,建于1915年,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,呈鹅卵形,每逢节庆喜事,楼中的天井广场可宴客20余桌。

因此楼前后两溪合抱,清澈的溪水绕楼而过,合二为一,故而得名。

然而1929年一场大火使得该楼遭到毁灭性打击。

后来,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,更名为“天一楼”,取“天一生水”之意,望以水克火,天佑此楼。

始建于1843年的“东成楼”坐落在南江村桥子头,坐东朝西,八角楼,土木结构,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。

据传,该楼楼名为清翰林巫宜福亲笔所书。东成楼原本要建成四方形土楼的,但方楼一角正好对准本村黄婆太的墓地。

该墓地为猛虎下山形,这个角恰似一支利箭对准虎头,纠纷由此而生。

于是,建楼方要建,而墓主不让建,双方争执不下,一度剑拔弩张,大有一触即发之势。

这时,有好心人建议,请翰林巫宜福出面调解。

巫宜福详细了解情况后,分头征求双方意见,最后请双方一起当面协商。

建楼房终于同意削去对准墓地的楼角,为了使楼更加协调美观,又削去其他三个楼角,由此有了永定土楼中独一无二的八角楼。

在南江村还有一道六百春秋古风长—寻访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别致的风景,那就是“女儿林”。

据介绍,400多年前开始,村中女子为感念父母往返山路到田间劳作辛苦,在出嫁办喜宴当天由兄妹或父母陪同,在山路旁栽下一棵松树,

希望父母去劳作路上有一块林荫地能歇脚,也用此方法寄托故土乡情。

如今这片“女儿林”宽约50米、长约2500米,栽有近900棵松树,在“女儿林”的保护下,林子边的2000亩良田一直以来都是村里的最大粮仓,

年年为村民带来收获,也正是有了“女儿林”,保护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。


目前,全村森林覆盖率近80%,绿化率达95%,成为省级生态村,南江也依托土楼资源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,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项目,

开展环境整治,完善基础设施,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。

image.png